发布时间:2018-06-01 19:44 作者:

一、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机械拆装与测绘

课程负责人:于颖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程

参考学时:60学时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课程简介:

《机械拆装与测绘》是本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一门必修课程。他是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机械拆装、测绘能力为宗旨,通过教师集中讲授、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使学生对机械拆装与零件测绘过程形成整体概念,从而培养学生具备机电设备维修与维护、安装调试等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本课程在201010月被评为吉林省优秀课程。

本课程教学团队共6人,其中有教授职称2人,副教授职称2人,讲师职称2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均在8年以上。


二、课程负责人简介

(一)自然情况

于颖,19629月出生,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本科,工学士,教授,主要从事机械工程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与专长为机械制造、机械拆装。

(二)主讲课程:《机械拆装与测绘》、《机械制造基础》、《识图与制图》等

(三)工作简介:

于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曾担任教师、班主任、教研室主任等职务;先后承担《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图》、《机械拆装与测绘》、《零件的普通车削加工》等多门课程的授课任务。

于老师携教学团队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发展方向,主持制定了课程建设、团队建设规划,改革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工学结合为原则,校企融合为主线,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课程组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分析机电设备维修与维修岗位工作任务,并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以企业使用的真实设备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在知识内容安排上将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各个学习项目中,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完成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培养,为逐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奠定基础。在教学方法上,大胆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引导问题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以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主动学习变为主动创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能更好的胜任改革后的教学工作,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专业搭建的企业实践平台,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的有利条件,每年有计划组织教师进行短期见习与培训,并请企业有经验的一线师傅担任学生的实践操作指导教师,通过专兼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预期目标。使教学团队师资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团队教师双师率达到100%

(四)近三年业绩:

个人荣誉

1.2011年,获长春市师德明星

2. 2016年,获长春市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

教学成果

1. 20123月《机械拆装与测绘课程开发与实践》获吉林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 20135月《机械拆装与测绘课程与教材建设》获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三等奖。

教科研项目

1. 201312月主持研究吉林省职业教书教育学会课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评价方法的研究》;

2. 201412月主持研究吉林省教育厅课题《机械拆装与测绘课程开发与研究》;

3. 20164月参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基于PLC控制的多功能综合液压实验台的开发基于PLC控制的多功能综合液压实验台的开发》;

4. 20176参与吉林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5. 20176月参与吉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机械拆装与测绘课程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6. 201711月参与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发明专利

1.20165月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夹具ZL 2015 2 0847859.6


发表论文

1.20153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考核与评价改革之探索》发表在《科技咨询》;

2.20156月《高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与改革》发表在《教育与职业》;

3.20157月《机械轻量化用轻合金的FSSW接头组织与性能》发表在《电焊机!。


出版教材

1.20148月主编出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20152月参编出版《机械基础》

3. 20177月第二主编出版《机械拆装与测绘》第2

4. 20177月参编出版《零件手动工具加工》第2

技能竞赛

1. 20165月指导学生竞赛《硬币分拣装置》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吉林省赛区二等奖;

2.201710月指导学生竞赛《吉林省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暨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技能大赛(工信部)》吉林省选拔赛一等奖。

社会兼职(或社会服务)